分享
类型: |
乘骑恐龙 |
重量: |
230kg |
尺寸: |
5米 |
动作: |
嘴张合、头上下、头左右、前肢动、腰旋转、摆尾、叫声 |
简介: 乘骑恐龙作为一款游乐互动的恐龙产品有两种分类,1是骑上恐龙原地运动,摇头摆尾晃动身子。2是骑上恐龙,恐龙就像骑马一样向前走动,可以控制方向。 |
相关产品
霸王龙(骑士)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乘骑恐龙)
霸王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残暴的蜥蜴王」,种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超科的第一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暴龙是独立的属。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暴龙科的种已被提出,但它们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他属。
迅猛龙(恐龙坐骑)
迅猛龙、速龙、快盗龙,属名在拉丁文意为“敏捷的盗贼”,是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一属,大约生活于8,300万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坎潘阶。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化石发现于蒙古国及中国内蒙古等地。第二个种为奥氏伶盗龙,是在2008年被命名,化石是一个发现于中国内蒙古的头骨。过去曾经有其他的种,但现多已不被承认。
戟龙(骑士)
戟龙(Styracosaurus)又名刺盾角龙,在希腊文意为“有尖刺的蜥蜴(στυραξ)”,是草食性角龙下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坎潘阶,约765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
原角龙(骑士)
原角龙(属名:Protoceratops)在希腊文意为“第一个有角的脸, 是种角龙下目恐龙,生活于白垩纪晚期(约1亿—6500万年前)的恐龙。为短肢四足动物,体长2米,体重1.5吨。齿长而锋利。颈部有骨质壳皱,颌部肌肉硕大。可能以棕榈叶为主食。
双冠龙(乘骑恐龙)
双冠龙(学名:Dilophosaurus)是生存于侏罗纪早期的恐龙,双冠龙长达6米,站立时头部高约2.4 米。头顶上长着两片大大的骨冠,故名双冠龙。
迅猛龙(骑乘恐龙)
迅猛龙、速龙、快盗龙,属名在拉丁文意为“敏捷的盗贼”,是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的一属,大约生活于8,300万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坎潘阶。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化石发现于蒙古国及中国内蒙古等地。第二个种为奥氏伶盗龙,是在2008年被命名,化石是一个发现于中国内蒙古的头骨。过去曾经有其他的种,但现多已不被承认。
霸王龙(乘骑恐龙)
霸王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残暴的蜥蜴王」,种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超科的第一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暴龙是独立的属。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暴龙科的种已被提出,但它们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他属。
霸王龙(骑龙)
霸王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残暴的蜥蜴王」,种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超科的第一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暴龙是独立的属。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暴龙科的种已被提出,但它们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他属。
厚鼻龙(乘骑恐龙)
厚鼻龙(属名:Pachyrhinosaurus)意为“有厚鼻的蜥蜴”,是鸟臀目角龙下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第一个标本由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M. Sternberg),在1950年于加拿大亚伯达省发现,并在1950年命名。目前已在亚伯达省与阿拉斯加州发现12个部份头颅骨。这群大量的化石直到1980年代才开始研究,引起大众对于厚鼻龙的兴趣增加。
© 2018-2024 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