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型: |
恐龙雕塑 |
重量: |
60-520kg |
尺寸: |
3-10米(推荐尺寸、其他尺寸可定制) |
动作: |
嘴张合、眨眼、头上下、头左右、呼吸、摆尾、叫声(根据实际尺寸选择合适的动作) |
简介: 戟龙(Styracosaurus)又名刺盾角龙,在希腊文意为“有尖刺的蜥蜴(στυραξ)”,是草食性角龙下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坎潘阶,约765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 |
尺寸:长5米
动作:嘴张合、眨眼、头左右、呼吸、摆尾、叫声
相关产品
马门溪龙(仿真恐龙)
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 相对较少。
腕龙(仿真恐龙)
腕龙(学名:Brachiosaurus)是蜥脚下目的一属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结合而来,因它的前肢比起后肢大很多。腕龙是曾经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龙之一。侏罗纪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龙,名字的原意为“头部像手腕的蜥蜴”。
剑龙(仿真恐龙)
剑龙为一种巨大的草食性恐龙,是一种生存在侏罗纪晚期的食草性动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7-9米长,2.35米至3.5米高,2至4吨重。
盔龙(仿真恐龙)
盔龙(学名Corythosaurus),又名冠龙、鸡冠龙、盔头龙或盔首龙,意为“头盔蜥蜴”,是鸭嘴龙科赖氏龙亚科下的一属,生活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500万年前。
禽龙(仿真恐龙)
禽龙(学名:Iguanodon,意为“鬣蜥的牙齿”),属于蜥形纲鸟臀目鸟脚下目的禽龙类。禽龙是种大型鸟脚类恐龙,身长约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它们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6500万—2亿年)的大型恐龙。后肢发达,直立高约5米,从头部至尾尖长11米。尾巴粗重,起平衡作用。素食,舌长,利牙锯齿状,用以撕扯和切碎树叶。
扇冠大天鹅龙(仿真恐龙)
扇冠大天鹅龙(属名:Olorotitan)是鸭嘴龙类赖氏龙亚科的一,化石发现于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Kundur地区附近的察尕沿组(Tsagayan Formation),年代为晚白垩纪的马斯特里赫特阶的中或晚期。
异特龙(仿真恐龙)
异特龙,又名跃龙或异龙,是蜥臀目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中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身长8.5米,最大9.7米,体重1.5~3吨最重3.6吨。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约1亿5500万年前到1亿3500万年前。自从在1877年被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来,已有许多的可能种被归类于异特龙属,但只有少数被认为是有效种。
蛇颈龙(仿真恐龙)
蛇颈龙是已灭绝的蛇颈龙属海生爬行类的统称,属调孔亚纲鳍龙目,是一类适应浅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个体较大,且长颈,因以得名。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垩纪末灭绝。蛇颈龙体型硕大无比,是海洋中的霸王,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
甲龙(仿真恐龙)
甲龙(属名Ankylosaurus)意为「坚固的蜥蜴」,是甲龙科下的一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A. magniventris)。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虽然甲龙的骨骼没有完整地被发现,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甲龙背后的硬甲实质为硬化皮肤,具有较强防御能力,但较骨骼形成的龟壳相去甚远,对咬合力十数公吨的暴龙而言作用有限。其它甲龙科亦同样有它的特征,如重装甲的身驱及巨型的尾巴棒槌。它的尾巴非常脆弱,连接处只有五厘米宽。甲龙类亦并非北美大陆及亚欧大陆的优势物种,数量相对于角龙类、鸭嘴龙类少很多。bbc拍摄的《与恐龙同行》等记录片过分夸大了甲龙的体型及防御能力。
鸭嘴龙(仿真恐龙)
鸭嘴龙(hadrosaurs) 为一类较大型的鸟臀类恐龙,最大的有15米多长。是白垩纪后期鸟盘目草食性恐龙家族的其中一员。
2008年居然发现了身长超过22米的鸭嘴龙。
© 2018-2025 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