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型: |
恐龙雕塑 |
重量: |
60-130kg |
尺寸: |
2-5米(推荐尺寸、其他尺寸可定制) |
动作: |
嘴张合、眨眼、头左右、颈上下、前肢动、呼吸、身上下、身左右、摆尾、叫声(根据实际尺寸选择合适的动作) |
简介: 犹他盗龙(属名:Utahraptor)又名犹他龙,是种兽脚亚目恐龙,是驰龙科最大型的物种,生存于早白垩纪的上巴列姆阶,约1亿2600万年前。 |
尺寸:长3米
动作:嘴张合、头左右、前肢动、呼吸、摆尾、叫声
相关产品
犹他盗龙(仿真恐龙)
犹他盗龙(属名:Utahraptor)又名犹他龙,是种兽脚亚目恐龙,是驰龙科最大型的物种,生存于早白垩纪的上巴列姆阶,约1亿2600万年前。
禄丰龙(仿真恐龙)
恐龙的1属,因模式标本发现于中国云南省禄丰县而得名,也是在中国找到的第一个完整的恐龙化石。生存于距今约1.9亿年的早侏罗纪。禄丰龙身体结构笨重,大小中等(6~7米长),兽脚型。禄丰龙曾被认为属于原蜥脚类的板龙科,且是蜥脚类的祖先类型。而实际上原蜥脚类并不是蜥脚类的直接祖先,仅是一类在晚三叠纪(距今2亿年前)曾与蜥脚类同时存在原始蜥臀类恐龙,生存了较短时间,就绝灭了。禄丰龙是浅水区生活的恐龙,主要以植物叶或柔软藻类为生,多以两足方式行走,但在就食和在岸边休息时,前肢也落地并辅助后肢和吻部的活动。
蛇颈龙(仿真恐龙)
蛇颈龙是已灭绝的蛇颈龙属海生爬行类的统称,属调孔亚纲鳍龙目,是一类适应浅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个体较大,且长颈,因以得名。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垩纪末灭绝。蛇颈龙体型硕大无比,是海洋中的霸王,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
钉状龙(仿真恐龙)
钉状龙(属名Kentrosaurus)又名肯氏龙,为剑龙科(Stegosauridae)恐龙的一属,化石发现于坦尚尼亚的敦达古鲁组(Tendaguru Formation),生存年代为晚侏罗纪的启莫里阶,约1亿5570万到1亿5080万年前。
甲龙(仿真恐龙)
甲龙(属名Ankylosaurus)意为「坚固的蜥蜴」,是甲龙科下的一属,当中只有一种,称为大面甲龙(A. magniventris)。甲龙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层被发现,年代属于白垩纪末期。虽然甲龙的骨骼没有完整地被发现,甲龙常常被认为是装甲恐龙的原型。甲龙背后的硬甲实质为硬化皮肤,具有较强防御能力,但较骨骼形成的龟壳相去甚远,对咬合力十数公吨的暴龙而言作用有限。其它甲龙科亦同样有它的特征,如重装甲的身驱及巨型的尾巴棒槌。它的尾巴非常脆弱,连接处只有五厘米宽。甲龙类亦并非北美大陆及亚欧大陆的优势物种,数量相对于角龙类、鸭嘴龙类少很多。bbc拍摄的《与恐龙同行》等记录片过分夸大了甲龙的体型及防御能力。
高脊龙(仿真恐龙)
高棘龙(学名Acrocanthosaurus),又名高脊龙、多脊龙或阿克罗肯龙,意为「有高棘的蜥蜴」,是肉食龙下目异特龙超科鲨齿龙科的一个属,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加拿大,约1.2亿至1.08亿年前。如同大部分恐龙的属,高棘龙只有单一种,阿托卡高棘龙。它们的化石发现于美国的奥克拉荷马州与德克萨斯州、怀俄明州等州,在马里兰州也则发现了属于高棘龙的牙齿。最大高棘龙的标本可长11.5米,体重达到了6吨。
阿根廷龙(仿真模型)
阿根廷龙属于蜥脚类恐龙的泰坦龙类, 命名十分简单, 意思是在阿根廷发现的恐龙。生存年代: 1亿年前白垩纪中期阿尔布阶-93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森诺曼阶。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陆地恐龙之一。
禽龙(仿真恐龙)
禽龙(学名:Iguanodon,意为“鬣蜥的牙齿”),属于蜥形纲鸟臀目鸟脚下目的禽龙类。禽龙是种大型鸟脚类恐龙,身长约9到10米,高4到5米,前手拇指有一尖爪,可能用来抵抗掠食者。它们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6500万—2亿年)的大型恐龙。后肢发达,直立高约5米,从头部至尾尖长11米。尾巴粗重,起平衡作用。素食,舌长,利牙锯齿状,用以撕扯和切碎树叶。
犹他猛龙(仿真恐龙)
犹他猛龙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美国的犹他州。身长6米,体重近1吨,是猛龙类中最大的成员。他的脚爪和恐爪龙的一样,但很大,有30厘米长。
金山龙(仿真恐龙)
这是一种个体巨大原蜥脚类恐龙,骨骼重而粗壮,头骨相对较小,头长37.5厘米,约为第二颈椎的2.4倍。头长为头高的1.7倍,颅骨比一般的原蜥脚类要高。牙齿的齿列较长,牙齿数目较多,上下颌牙齿分别为二十至二十一枚。现有标本陈列在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
© 2018-2025 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2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