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型: |
化石雕塑 |
重量: |
400kg |
尺寸: |
8米 |
动作: |
|
简介: 仿真恐龙化石原模是在真恐龙化石上翻模。部分不完整,没有的部分细节种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得到每一个结构的精准造型、尺寸,然后用玻璃钢翻制成品。 |
相关产品
霸王龙
如同其他暴龙科,霸王龙拥有非常小的前肢,长度只有后肢的22%,一般个体的长度仅有80厘米左右,相对霸王龙的巨大体型和后肢来说,前肢显得非常细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手臂。它们的手臂非常细而小霸王龙的长头骨使它的前肢位置也靠后,这对前肢前伸伸不过其的嘴部,也无法摸到自己的嘴,同样更没法触及到到自己的脚部,可能其作用仅仅是平衡工具而已,用来平衡它们的巨大的头部。
副龙栉龙
副栉龙(属名:Parasaurolophus,意为“几乎有冠饰的蜥蜴”)又名副龙栉龙,是鸭嘴龙科的一属,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约7,600万年到7,300万年前。副栉龙为罕见的鸭嘴龙类,目前已知少数良好标本,化石发现于加拿大埃布尔达省、美国的新墨西哥州与犹他州。
异齿龙
异齿龙(Dimetrodon)是二叠纪时期的肉食性古生物,一般大众将异齿龙联想是恐龙的一份子,但异齿龙其实并不是恐龙。更确切地说,它们被归类为盘龙目。尽管它的外形像蜥蜴,但异齿龙与哺乳类的关系较接近,离真爬行动物(如恐龙、蜥蜴、鸟等)较远。
沱江龙
生活在中国的沱江龙与同时代生活在北美洲的剑龙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沱江龙从脖子、背脊到尾部,生长着15对三角形的背板,比剑龙的背板还要尖利,其功能是用于防御来犯之敌。在短而强健的尾巴末端,还有两对向上扬起的利刺,沱江龙可以用尾巴猛击所有敢于靠近的肉食性敌人。
戟龙
戟龙(Styracosaurus)又名刺盾角龙,在希腊文意为“有尖刺的蜥蜴(στυραξ)”,是草食性角龙下目恐龙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坎潘阶,约7650万年前到7500万年前。
重爪龙
重爪龙头扁,长嘴中生满细齿,整个头形与鳄鱼十分相像。前肢的拇指上生有大爪,主以猎食鱼为主,而且还是捕鱼高手。
棘龙
棘龙的背部有明显的长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经棘延长而成,高度可达1.65米(正模最大的一根),长棘之间推断生前有皮肤连结,形成一个巨大帆状物(然而有极少数科学家却认为这些长棘是由肌肉覆盖着,形成隆肉或是背脊,类似美洲野牛的脊背)。对于这帆状物的功能,功能很可能包含调节体温、储存脂肪能量、散发热量、吸引异性、威胁对手、吸引猎物等。
巨棘龙
巨棘龙长了一个小脑袋,和其他后期剑龙下目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头部比较短,眼眶开孔较大。巨棘龙四肢粗壮,后肢长于前肢,背上长有15对共30块骨板。
三角龙
三角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四足恐龙,全长6—8米、高2.4-2.8米、重5—10吨。他们有非常大的头盾,以及三根角状物,令人联想起现代犀牛。虽然没有发现过三角龙的完整骨骸,他们仍因大量从1887年起发现的部份骨骸标本而著名。长久以来,关于它们三根角以及头盾的功能处于争论中。传统上这些结构被认为是用来抵抗掠食者的武器,但最近的理论认为这些结构可能用在求偶,以及展示支配地位,如同现代驯鹿、山羊、独角仙的角状物。
© 2018-2024 自贡市源中圆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23866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230号